时间:2025-06-11 16:48:56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普毛毛 肖颖
近年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紧紧围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联合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部门,以“创新宣教方式、打造宣教品牌、提升宣教能力”的系统思维,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宣传教育工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陕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育新风 浇灌文明基因“新苗圃”
2025年5月15日,“守护绿水青山 争当秦岭生态小卫士”——秦岭生态小卫士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之环保实践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学校第二届科技环保节举行,为该校25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生态环保实践课。
活动中,孩子们穿上编织袋制作的礼服走秀、用朗朗上口的快板宣传环保知识、在戏曲舞蹈中融入环保元素……
秦岭生态小卫士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未央区第一学校。
据介绍,秦岭生态小卫士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已在陕西省多个城市持续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社会各界对秦岭生态保护的认识与参与度。
活动旨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形成“认识秦岭——热爱秦岭——保护秦岭”的良性循环,持续深化儿童青少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参与。
自2024年六五环境日“环保小记者”成团以来,近百名青少年陆续加入这一行列,争当秦岭“小卫士”。同年8月,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卫士”们走进省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展厅,近距离感受生态治理成就;同年12月,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专家生动的“秦岭的绿色珍宝”科普课上,孩子们汲取知识,还展示了他们关于黏土地球、森林王国、神奇中草药等充满童真与创意的环保作品。
这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正是孩子们生态意识萌芽的鲜活见证。
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从最初的“秦岭小卫士选拔赛”到如今的系列宣教活动,累计吸引近10万名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相关信息网络点击量高达上亿次。
植文脉 绘就生态华章“新画卷”
“这里是黄河湿地,芦苇荡配上潋滟微波的湖水……几只白天鹅从芦苇荡里翩然而出,在湖面优雅游弋,整片湿地因此灵动起来。”这段优美的文字出自陕西省大学生生态文学创作大赛的获奖中篇小说《天鹅与少女》。作品还荣获中国作家协会和团中央“全国志愿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自2017年以来,陕西省大学生生态文学创作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面向全省高校大学生,征集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为核心,涵盖生态保护、“双碳”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及污染防治等主题的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原创作品。为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度,第六届大赛正式更名为生态文学艺术创作大赛。这一平台不仅为生态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沃土,更为青年学子展现才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重要舞台。
陕西省第五届大学生生态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活动现场。
8年来,大赛影响力与日俱增。六届赛事累计征集作品超过2万件,活动及线上线下宣传覆盖数十万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强劲的生态文化品牌效应。不仅参赛对象从大学生拓展至全社会,壮大了创作队伍。作品体裁从纯文学延伸至文学与艺术并重,丰富了表现形式。还持续激发着全社会的生态书写热情。
扩开放 培育绿色发展“新生态”
“初到这个厂区,感觉规模非常大,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在礼泉海螺水泥厂开放活动中,陕西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赵鸿宇感慨地说。踏入厂区,大片绿地和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像,彻底改变了他对传统水泥厂烟尘弥漫的印象。
海螺水泥作为2025年陕西省新四类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个人、学校、企业、政府等均可通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小程序进行预约参观。参观过程中,企业通过沙盘模型讲解与实景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了传统高耗能产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路径。
礼泉海螺水泥厂开放活动现场。
像海螺水泥这样的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在全省已有80家。其中包括69家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危废及电子废物处理等“老四类”以及11家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等新四类环保设施,全省11个市(区)实现全覆盖。
为提升开放效果与活力,陕西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同步互动。全省各地利用政务网站、生态环境部门新媒体及地方主流媒体平台,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短视频和直播活动,有效扩大了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
围绕提升效果,部分单位从软硬件着手,增设参观廊道、建设教育场所、更新展板模具、引入数字化设备,融入游戏竞赛、知识竞答等互动环节,使开放项目更生动有趣。结合当地文化禀赋与生态资源,量身定制“一厂一主题”“一厂一模式”,打造“环保设施开放+”文化、旅游、科普、践学等多元场景。
典型示范效应显著。光大水务(咸阳)、安康江南再生水厂、光大环保(蓝田)入选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光大水务(咸阳)入选国家级“美丽中国”实践教学基地,安康江南再生水厂被评为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此外,活动组织持续优化,流程设置更加科学,预案与服务保障不断完善。系统开展了全省讲解员专业培训,显著提升了讲解队伍专业素养,成功培养了全国十佳讲解员。
强引领 奏响主流宣传“最强音”
初秋的秦巴山水间,汉中市宁强县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溪流清澈,红豆杉、香果树郁郁葱葱。“汉江源”石刻无声诉说着这里作为三千里汉江起点的生态重任。
以“践行‘两山’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宣讲示范活动,便从这源头启程。
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团进校园宣讲。
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团自2022年组建以来,持续从高校、党校、政府机关遴选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面向政府、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开展宣讲。
截至目前,宣讲团已在西安、咸阳、榆林等地成功举办六场示范活动,带动全省各地积极响应,纷纷结合自身特点,组织了上百场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教活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三秦大地扎根。
此外,宣讲团还不断创新宣讲形式,采用“以观带讲”模式,组织代表走进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米脂县高西沟村、横山区无定河及朱鹮繁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成效显著的治理现场,让生态文明理念的宣教更加生动具体、深入人心。
聚合力 编织全民行动“同心圆”
2025年4月18日,西安黄河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感受“液氮蘑菇云”在科学实验秀中升腾,“液氮棉花糖”“悬浮乒乓球”等揭示的科学奥秘。这是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秦环保·科普直通车”志愿服务进校园活动。
“秦环保·科普直通车”采用“科普+实践”模式,融合讲座、实验、展览,构建“展、演、学、创”一体化场景,将前沿科技转化为生动教学资源,让青少年在实践中读懂绿水青山的价值密码,争当生态文明的传播者。
自2023年活动启动以来,这辆“直通车”已驶入省政府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线上线下宣传覆盖超50万人次,成为广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这辆“直通车”的背后,是陕西省日益完善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陕西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作为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2014年成立了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紧密联系了全省20余家环保社会组织、30余个高校环保社团。
深耕志愿服务品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深入基层政府、企业、学校,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宣教活动。依托“巡河宝”小程序,成立纵向涵盖省、市、县三级,横向囊括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在内共计300余支队伍,成员人数达1.2万人的“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矩阵,在黄河沿线常态化开展“河湖巡护”“净滩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黄河大保护环保民间组织法律行动和陕西环保社会组织法律实践能力提升行动,搭建社会公众用法治思维参与生态环境中心工作的桥梁。谋划“行走黄河”“为地球朗读 护黄河安澜”“美丽家乡河”等一系列宣传活动,讲好幸福黄河陕西的实践故事。对48个环保公益项目给予小额资金支持,培育了一批主题鲜明、成效显著、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公益项目。
编辑:肖琪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中国环境APP | 9小时前 浏览量:47
中国环境APP | 1天前 浏览量:134
生态环境部 | 4小时前 浏览量:36
中国环境APP | 1天前 浏览量:112
中国环境APP | 8小时前 浏览量:77
中国环境APP | 33分钟前 浏览量:113
新华社 | 7小时前 浏览量:51
中国环境APP | 2小时前 浏览量:7
中国环境报 | 9小时前 浏览量:105
生态环境部 | -5小时前 浏览量:24
中国环境APP | -1小时前 浏览量:14
中国环境报 | 1小时前 浏览量:46
生态环境部 | 1小时前 浏览量:44
中国环境APP | 2小时前 浏览量:5
中国环境APP | 2小时前 浏览量:9
中国环境报 | 3小时前 浏览量:46
中国环境报 | 6小时前 浏览量:129
中国环境报 | 7小时前 浏览量:162
| 8小时前 浏览量:2
生态环境部 | 8小时前 浏览量:47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