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12 11:31:4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杨富春 彭琼 陶三保
在长江南岸的中色大冶丰山铜矿,如今樱花如雪已是最寻常的春景。然而,时间回溯至2021年9月,一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掀起的“环保风暴”,将这家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推至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其烟气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被通报,媒体的聚光灯瞬间聚焦于此。
那一年,刚大学毕业入职丰山铜矿的小熊,心头难免泛起一丝迷茫……“最终我选择了坚守。”小熊回忆道,“我坚信这个经历了风雨的老国企,必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投资40多亿元,采用国际最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40万吨铜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全景
丰山铜矿:壮士断腕,护一江碧水
环保整改,是一场攻坚战,更成为转型的历史契机。“不换思想就换人,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母公司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亲自挂帅,问责行动迅速展开,30多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整改雷厉风行:停产停排,投入1.3亿元。最坚决的一步是,将尚有三年使用寿命的丰山铜矿尾矿库提前闭库、封土植绿。巨变之下,有职工质疑:企业未来何在?
统一思想是关键。全公司开展累计6011人次的警示教育、11133人次的专题学习讨论。领导班子带头,典型案例深挖,全员参与,政治责任感被全面唤醒。中色大冶坚持整改与职工权益保障双轨并行,尽显国企担当。
成效立竿见影:外排水质达到生活用水标准,沟渠重现游鱼。尾矿库旁的张湾村党总支书记宋登良看到了希望:风景如画,何不打造4A景区?“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奔腾的长江,默默见证着这场变革。2023年初,集团领导率队至此,以主题宣讲宣示着央企的使命与担当。
治理后的丰山铜矿尾矿库
冶炼厂:十年破茧,科技打造绿色厂区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曾是这座70年冶炼厂的真实写照。而今,厂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令人恍然。督察整改,成了撬动新质生产力的支点。
在厂十多年的朱小娇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就种夹竹桃,现在几十种花草树木,四季花开,工作环境美了,心里更敞亮。”
2023年3月,一场投入10亿元巨资的全面环保升级战役拉开帷幕,集团在人、财、物、技术、环保等方面倾力支持。同期还在进行冶化大检修、持续生产,数千人日夜奋战于复杂的施工现场。厂里抽调296人专职安全监护,干部员工分区盯防,党员先锋队解决施工难题和隐患400余个,确保全程零事故。
治气投入2.7亿元,实施火法熔炼区域改造,实施澳炉高氧浓、高品位冰铜品位生产模式,厂区排放达到行业一流水平;治尘投入3900万元,对系统实施升级改造,停用1#、2#精矿库,减少转运皮带近30条,停用4台制粒机,大幅降低水电能耗和金属损失,厂区扬尘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治水投入1.27亿元,实现全厂雨水和污水分质处置,外排水达到“一级A类标准”。
“从未想过这个曾经灰火交织、气味呛鼻的冶炼厂,会蜕变成绿树成荫的花园工厂,工装再不用每天洗。”一名在冶炼厂工作近30年的炉前工如是说。
昔日尾矿库,今朝变花海
高氧浓、高冰铜品位技术投入应用,停开一台转炉作业,实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建设并运行国内首套“一键摇炉”转炉智能生产系统,作业效率提升15%;制酸全流程从集中控制走向集中管理,突破性地实现了制酸工序“负能耗”。“这意味着系统产生的能量甚至多于消耗的能量。”冶炼厂的技术负责人彭明说道。
“当时测算,投入近10亿元,对于一家老厂来说压力很大。但今天再算这笔账,却给了老冶炼厂一个重生机会,如今铜加工费低迷,因设备技术升级,降本增效,我们有了充足底气应对市场波动。”冶炼厂财务科科长胡小君说道。
2024年改造完成后,冶炼厂实现年产阴极铜近40万吨,营业收入近300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全厂年节约用煤3200吨、电能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年降本增效约1亿元。
冶炼厂
未来图景:绿色赋能,锻造有色新质生产力
环保整改,让中色大冶如凤凰涅槃。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国斌深刻总结:“这是一次集中‘把脉问诊’,让我们彻底领悟‘绿色决定生死’‘落后必然挨打’。必须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如今,中色大冶正依托“四矿两厂”的产业格局,双线并进:建设现代化数字化绿色矿山;打造世界领先的现代化智能化清洁工厂;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让绿色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
投资近百亿元的中色大冶弘盛铜业,采用全球最先进的“双闪”工艺,铜精矿经自动配料、干燥后,再经闪速熔炼吹炼和精炼,就能得到99.98%以上的高纯度阴极铜,整个流程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利用自燃高温可完全不用天然气,余热发电还能满足厂区1/4的用电需求。
弘盛铜业智能管控中心,4块大屏即时监测全部生产流程,水、气、尘等污染物排放监测时时在线。轻点鼠标,就能炼出高纯度的阴极铜。
丰山铜矿智能化管控中心中控大屏上,无人采矿台车不停掘进,卸料小车自动识别料仓位……280米矿井深处,三维可视化实体矿山全景一览无余,中色大冶投资亿元打造的智能化数字绿色矿山正全面推广应用。
地下矿井全面推进智能化,地面矿区全面园林化。拥有丰富景观资源的矿区,为打造矿山公园提供了可能。
弘盛铜业智慧运营中心
过去的4年,对72岁的中色大冶来说,是涅槃重生的4年。它像一道穿透阴霾的光,照亮了一条涅槃重生之路,也指明了一条以绿色为底、以创新为翼、为中国有色工业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刊载于《中国环境报》2025年6月12日六版
编辑:刘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中国环境APP | 22小时前 浏览量:246
中国环境APP | 8小时前 浏览量:43
中国环境APP | 2小时前 浏览量:115
中国环境APP | 1天前 浏览量:107
中国环境APP | 1天前 浏览量:123
中国环境APP | 4小时前 浏览量:226
中国环境报 | 10小时前 浏览量:237
中国环境APP | 1天前 浏览量:523
中国环境报 | 8小时前 浏览量:85
生态环境部 | -4小时前 浏览量:27
新华日报 | 1分钟前 浏览量:40
生态环境部 | 1小时前 浏览量:61
中国环境APP | 1小时前 浏览量:47
浙江日报 | 1小时前 浏览量:48
生态环境部 | 3小时前 浏览量:64
中国环境 | 4小时前 浏览量:10
中国环境报 | 6小时前 浏览量:224
中国环境APP | 7小时前 浏览量:10
人民日报 | 8小时前 浏览量:82
中国环境APP | 9小时前 浏览量:80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