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三级共管”提供优质生态空间| 5.22守护多样之美

时间:2025-06-04 15:46:58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吴波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会区域,是国家西部“三屏四障”秦巴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独特的地理格局造就了陇南山川秀美、河流密布的特质,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理想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陇南市从宏观战略层层推进、中观布局精准发力,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不断健全完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等保护措施,推动区域生态质量显著提高,珍稀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日趋明显。

图片

陇南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高位谋划一体推进。印发《陇南市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细化和完善政策法规,优化空间格局、构建监测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常态化开展。

陇南市依托1个国家大熊猫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网络,构建多层次生态环境屏障。全域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9.2%,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作为核心区域,通过“三级共管”机制(分局、保护站、村)与69个行政村签订保护协议,以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为大熊猫及其伞护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空间。白水江园区社区共管共建模式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100+”案例。

图片

据介绍,陇南市境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等高等野生动物620多种,珙桐、红豆杉等高等植物2500多种,野生动植物数量占全省的60%以上。2023年12月,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首次现身武都区汉王镇湿地。同年,白龙江流域时隔70年再次发现野生朱鹮的身影。2024年,徽县境内首次发现了金猫和猕猴。此外,大熊猫种群稳定增长,同域伴生动物如岩羊、中华秋沙鸭等也有新增记录。植物方面,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实现恢复性增长。

图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引入红外相机、无人机、700M高清监控等设备,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对区域内野生动物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和管理。监测平台累计收集野生大熊猫影像资料4T,涵盖求偶、繁殖等行为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更准确地了解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

陇南市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此外,积极推广“协议保护”模式,李子坝村通过组建护林队,引入协议保护理念,发放保护奖金、设立社区保护发展基金、推广清洁能源发展茶产业。2024年,李子坝村“协议保护”的做法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图片

编辑:姚伊乐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0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