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出贝壳“开”出花,舟山小学上演废纸“变形记”

时间:2025-04-17 16:55:47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张莉莉 王曈 钱慧慧

在浙江省舟山小学的再生纸社团里,一张张曾被丢弃的废纸被打成纸浆,涅槃重生,上演了一出资源重生的废纸“变形记”。

社团指导老师俞凤告诉记者,通过亲身体验“废纸变形记”,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简易造纸术这项传统技艺,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变废为宝的理念。

科学教室里的“造纸工坊”

“滋滋滋……”舟山小学的一间科学教室内传来了搅拌机的声音,凑近一看,搅拌机里搅拌的是灰白色的浆糊状物体。“现在正在打纸浆,这就是再生纸的原料。”俞凤揭开了谜题。

在水里浸泡了一天以上的碎纸片在搅拌机里,被搅成一团团灰白的纸浆。眼见着箱子里的纸浆逐渐满溢,学生们分组拿上抄纸网,轻轻一舀,网上便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纸浆。

控去多余水分后,大家小心翼翼地将抄纸网放在太阳底下。“天气好,晾晒上一两天,一张纸便制作完成了。”俞凤表示,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唯一能影响最后纸张效果的就在于抄纸网上纸浆的厚薄程度。很多学生是初次操作,无法让纸浆又薄又均匀地覆盖在网上,导致晒干后的纸张厚薄不一。即便如此,也足以让第一次“造纸”的学生感到惊喜。

“拿到纸之后,每个人都很喜欢,很珍惜。”回想起学生拿着纸爱不释手的样子,俞凤忍不住笑了。“每一张纸都是孤品,独一无二。”俞凤翻出了学生的作品,有几张纸上还留着一滴滴水珠的形状——这是有一次晾晒时突然下雨留下的“自然签名”。

再生纸上开出了“花”

社团课上到一半,俞凤端出了一盆晒干的油菜花,学生们瞬间围了上来。“老师,花也能造纸吗?”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学生们都兴奋地跃跃欲试。

将油菜花的花瓣小心地抖下来,加入纸浆中,原本灰白的纸浆一下子多了一抹亮色。用抄纸网舀起纸浆,花瓣随意地夹杂其中。“等晾干以后,这就是一张花草纸。”俞凤说。如果油菜花晒得再干一些,还可以将整朵花放到平铺好的纸浆上,让花与纸浆紧紧粘住,就可以收获一张“开花”的纸。

“其实再生纸有很多种玩法。”俞凤是一名科学教师,科学教材中有一章节是再生资源,其中就有一个再生纸的小实验。课内的实验十分简单,但俞凤备课时发现,再生纸有很多玩法,完全可以延伸出一门完整的课程。2024年,再生纸社团正式成立,目前共有30名学生。

师生们一点点解锁着再生纸的新奇配方。2024年,俞凤瞄准了学校的银杏叶,试着将银杏叶和碎纸一起打碎成纸浆,做成银杏纸。做出来的纸张间杂着几点棕色,弥漫着秋天的气息。

学生们也给了俞凤很多灵感,将橘子皮打碎混入纸浆做成的橘子纸,就是师生灵感碰撞下的产物。“万物皆可做纸。”俞凤笑着说。

见证纸张再生更懂珍惜

再生纸社团的魔法还不止于此,教室里藏着更多创意。

一张再生纸上竟“长”出了立体贝壳。这是俞凤带着学生探索出的新玩法——用贝壳在纸浆上立体拓印,做成立体纸。橡皮泥拓印下贝壳的形状,仔细地修好边缘,再将控好水分的纸浆密实地铺到拓印好的橡皮泥上,等晾晒完成以后,就是一张有着贝壳纹路的立体纸。

俞凤不断延伸着再生纸的课程,学生们也发挥着各种创意。“有个学生在橡皮泥上刻了海浪的纹路,这就是她自己的创意。”俞凤当场晒起了学生的作品。

让俞凤更加欣慰的是,因为亲历了废纸再生,学生们也更加珍惜纸张。“原先用剩下的草稿纸可能就被扔掉了,现在学生们会把废纸收集起来带给我。”俞凤表示,下一步希望能在校内设置废纸回收箱,让这些废纸有新的用武之地,在学生中树立起资源再生的环保理念。  

“废纸”上了学校义卖现场

在舟山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有一处学生作品展,一张张塑封完成的书签小巧精致。这些书签正是出自再生纸社团学生之手。

“做完的纸张可以用来做什么?”俞凤思考了很久,想到学校每年会举办校园义卖,这些纸张进行美术创作后,正好可以用来义卖。

接到任务后,学生们开始了天马行空的创作:将再生纸和银杏叶标本放在一起,做成书签;有学生在上面作画,变成一个生肖挂件;还有学生脑洞大开,制作了一个日历……

义卖现场,这些作品也毫不意外地成了“顶流”,吸引了不少师生消费。有家长志愿者看到作品后,得知从纸张到绘画都由学生完成,十分惊讶,连连感叹没想到学生能做得这么好。有学生做完之后,看着自己的作品,舍不得卖了,当下自掏腰包,买下了自己的处女作。

从废纸到再生纸到作品,俞凤笑称社团已经实现了纸张利用的闭环。她也计划开发成更系统化的课程,让纸张在校内上演“再生奇迹”。

编辑:鲁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1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