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充满魅力的生物多样性之城

时间:2025-03-26 16:53:18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叶相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中提到的红豆树,现如今在湖北省十堰市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

今年3月19日,十堰市境内的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茅塔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茅塔乡东沟村、坪子村发现两处野生红豆树群,分布着200余棵红豆树,大部分红豆树已结果。该保护站站长李经书表示,这是首次在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野生红豆树群。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深谙山水林田湖草的深刻内涵,十分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堰划定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为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库岸治理149公里、矿山生态修复4300亩、石漠化综合治理410万亩、植树造林3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86%,水土流失面积下降33.5%,库区水源涵养能力大幅增强。

“开门见山见绿,四季有花有果。这里是世界珍稀动植物繁衍栖息的天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珍稀植物基因库。”十堰市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正高级工程师徐正红介绍,十堰市现有46个自然保护地,规划批复面积达51.55万公顷,自然保护地数量及规模均位列湖北第一;十堰市现有湿地979块,总面积139万亩,湿地保护面积10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73.16%。

截至目前,十堰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位居湖北省第一,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位居湖北省第二,有维管植物40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36种,古树名木7429株,并坐拥国有林场32个,面积169万亩。

山中城中,城在山中!近年来,十堰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儿也越来越多,秋冬季气温降低后,黑颏凤鹛、红嘴相思鸟、灰眶雀鹛等鸟类由高海拔地区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加上秋冬季鸟儿为了安全,由春夏季的“双飞”变“群居”,十堰主城区秋冬季便成了鸟儿集聚地。

为防止大门口秋冬季鸟撞事件频频发生,2024年底,十堰市东风22小学的生态教师刘洪军购置了一些防鸟撞贴纸,张贴到鸟儿转移通道的窗玻璃上,以有效避免鸟儿误入其“镜”。

刘洪军是十堰市资深爱鸟人士,近3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累计拍摄各种鸟类图片30万张。从山区到湿地,从江河到湖泊,刘洪军的镜头不仅记录下鸟儿们的生存繁衍,记录下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也记录下十堰的生态变迁。

“在拍鸟的同时,我也在关注生态。十多年前,十堰记录的鸟类只有100多种,但如今,已发展到300多种。”刘洪军说,这一变化的背后,体现了十堰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向好。

鸟儿是最有发言权的生态环境“鉴定师”,越是珍稀的鸟类,对栖息地环境洁净度要求越高。据刘洪军介绍,2022年12月6日,他在张湾区犟河流域发现一只朱鹮,这是十堰首次发现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非常苛刻,20世纪后,其野外种群濒临灭绝。”刘洪军说,“秦岭腹地的陕西省洋县是朱鹮的栖息地,为了监测保护,工作人员为每一只朱鹮戴上了脚环,但在十堰发现的这只没有,说明它是之前未被发现的,可能带着一个家族顺汉江而下。”

几年前,刘洪军还首次在张湾区黄龙镇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必须在清澈见底的急流中觅食,如果水有污染它就会离去,它们选择十堰作为越冬地,说明我们十堰的水好、生态环境好。”刘洪军说。

除动植物外,十堰人对菌物资源也有研究。

“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千万不要吃。”在汉江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内,不时有家长带着中小学生前来参观,有的学生还大声朗读着识别毒蘑菇的诀窍。

汉江师范学院教授王锋尖带领的鄂西北菌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团队,从2014年开始对鄂西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获标本5000余份,已经发现了1个新物种、10余个中国新记录种,300余个湖北省新记录种。2023年,团队将大型真菌标本室改扩建为生物标本馆。目前,该馆馆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各类生物标本2000多种、7000余件。

近年来,十堰积极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全面开展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保,现已基本探明全市有各类植物4000多种,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28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80种。去年,十堰市成功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编辑:王琳琳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1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