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322世界水日:冰川保护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时间:2025-03-22 07:18:01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宋杨

今天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联合国将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冰川保护”,将全球目光聚焦于这一看似遥远却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议题。

冰川作为地球的“固体水库”,是全球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冰川在调节气候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反射率能够将大量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此外,冰川还是许多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融。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报告,全球平均气温自工业革命以来已经上升约1.1℃,冰川的融化速度也在加快。英国《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2012年—2023年,全球冰川的平均物质减少与2000年—2011年相比增加了36%左右。仅2023年一年,全球冰川物质减少量甚至达到5480亿吨。瑞士冰川监测项目数据显示,仅2024年以来,瑞士的冰川面积就减少了2.5%;一个世纪前,瑞士拥有4000座冰川,如今只剩下1/4。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萨默里奇冰川自1850年以来已经失去了约60%的体积、长度缩短了近两公里。在格陵兰和南极,冰川的消融速度更是惊人。

冰川的消融不仅会导致水资源短缺,还会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崩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世界各地已经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国通过《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推动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瑞士实施“冰川倡议”,通过人工增雪和反射材料覆盖减缓消融;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也在积极研究冰川的融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方案。我国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冰川保护的投入,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冰川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天山、青藏高原等区域建立冰川保护区。我国还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源头上减缓冰川消融的速度。

联合国将2025年确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3月21日是全球首个世界冰川日,纪念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高公众的冰川保护意识,呼吁全球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对冰川和生态环境的威胁,共同守卫地球的“白色宝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积极合作,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少开一天车,这些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都能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贡献一份力量。

冰川保护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守护,更是对人类未来的守护。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抵挡住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编辑:刘秀凤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9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