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1 15:01: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丘焱伦
春回大地,油菜花开。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油料经济作物,油菜主要种植于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南粤大地的许多旅游景点和公园纷纷以赏花为由种植油菜花、打造春日景观。每逢花期,金黄的油菜花海与熙熙攘攘的赏花人群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油菜花海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的休闲旅游和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然而,每年花期过后,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地方种植油菜花的目的在于观赏而非榨油,因此花期结束后,残枝败叶往往被忽视。若不及时妥善处理,任由秸秆和菜叶腐败或露天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各地各景点重视起来,科学处理油菜秸秆,做好花期结束的“后半篇文章”。
在这方面,隆平院士港的做法值得借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长洲岛的隆平院士港近百亩油菜花在2月下旬竞相绽放,都市农田化身为春日画卷,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网红打卡点”。花期结束后,油菜秸秆被就地还田,转化为天然的绿色肥料。这种“秸秆变绿肥”的模式,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又减少了化肥使用,还避免了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除了油菜花,紫云英、白三叶、肥田油菜、二月兰等绿肥作物也一样,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美化田园、打造景观,还能作为绿肥还田,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如果能将此类“冬闲田”变“肥力田”“颜值田”,将在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各地应因地制宜,筛选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科学规划种植。同时,政府和技术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示范案例、技术指南、微信推文和短视频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此外,专家应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高效、快速、安全的堆肥技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科学引导和技术支持,将油菜秸秆变废为宝,让大地春味更浓,乡村人气更旺,农业更加绿色高效。
编辑:程维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中国环境APP | -4小时前 浏览量:23
中国环境APP | 3天前 浏览量:215
生态环境部 | 14小时前 浏览量:38
中国环境APP | 1天前 浏览量:115
中国环境APP | 17小时前 浏览量:81
中国环境APP | 9小时前 浏览量:156
河北日报 | -5小时前 浏览量:36
中国环境报 | 13小时前 浏览量:55
中国环境报 | 17小时前 浏览量:176
中国环境APP | -7小时前 浏览量:2
辽宁日报 | -6小时前 浏览量:23
生态环境部 | -5小时前 浏览量:31
光明网—理论频道 | -4小时前 浏览量:44
经济参考报 | -3小时前 浏览量:26
生态环境部 | 4小时前 浏览量:35
中国环境APP | 8小时前 浏览量:15
中国环境报 | 10小时前 浏览量:58
生态环境部 | 10小时前 浏览量:49
中国环境APP | 11小时前 浏览量:10
中国环境APP | 11小时前 浏览量:7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