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特刊 | 山东青州:生态成产业 青山变金山

时间:2024-06-05 07:30: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中环报记者宋杨

“海岱惟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的青州,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千年文脉,既是生态宝地,又是历史名城。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青州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将生态资源作为生产投入品,通过产业集聚、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等方式,把美丽环境转化成了美丽经济。

谈起生态成产业、青山变金山的案例,山东省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青州分局局长王希昌认为:“一个是旅游,一个是花卉。”

提起青州,最为人所熟知的,或许就是青州博物馆了。这里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龙兴寺佛像、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依靠丰厚的人文资源吸引游客来到青州,只是第一步。只有成功将游客留下来,才能激活食、住、行等整个旅游产业链,进而将文旅优势、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此,青州以生态治理为抓手,构建一二三产联动的全域旅游产业格局。弥河国家湿地公园就是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个典型案例。

弥河湿地晚霞

弥河是青州的母亲河,但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水质恶化。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思维,投资10亿元对1100万平方米弥河流域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投入两亿元打造“森林河流”,栽植各种适宜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治理的同时,融入水文化、花卉文化、状元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度假区。此外,整合弥河两岸省级花卉示范基地和江北花卉集散地等花卉产业集群,发展花卉及传统银瓜等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交互联动的大生态产业圈。仅弥河湿地公园,每年就可吸引游客百万人次。

“生态旅游还带动了近60个村庄400余家民宿产品,比如我们这里有一座千年古村落胡林古村,十年前是‘青山绿水望不穿、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青州西南山区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全村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村民每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王希昌告诉记者。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态资源作为依托,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生态保护也难以持久。遵循这一理念,青州正在努力实现自然山水“绿色效应”和文旅产业“金银效应”的互促共进。

如果说青州旅游产业还正处于成长期,那么有着40余年发展历程的花卉产业,则已然成为青州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历久弥新。

青州花博会盛况

青州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很适合各种花卉的生长。但在山东,有这种先天优良条件的地方并不少,为何这里成了“东方花都”?

王希昌说,花卉产业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传统花卉产业面临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长的现实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花卉产业从数量到质量的重要转型期已经到来。”

引进新品种,集约化生产经营,适时发展花卉电商和物流,推动花卉与旅游、文化、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青州开发了一批高附加值的花卉工艺品、食品、医疗保健品等,并先后培育了多个花卉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园区和企业,大大延长了花卉产业链条。

据王希昌介绍,青州花卉产业集群已涵盖花卉生产、电商物流、温室建设、资材产销等12个领域,吸引从业人员15万人,户均年收入超过50万元。2023年,青州花卉年产值达到100亿元,连续三年蝉联山东省农业品牌第一位。

通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如今的青州,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提升、后劲在增强、活力在释放,并在去年获评了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下一步,我们将以‘两山’基地的成功创建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推动‘两山’理念在青州结出更大硕果。”王希昌说。

青州城区风光

(文中图片由山东省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青州分局提供)

编辑:程维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19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网友3414394399:
赞赞赞
2024-06-05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